若要谈广州这座城近年来的呼吸,便应从一个区的脸色说起。城市的喧嚣像潮水,涨落之间似乎都在讲一个共同的题目:进步。这里的黄埔区,正是被媒体与政令高举的一道旗帜,仿佛只要旗帜在,城市就会把肩头的尘土拂净,迎风昂起。此处是刘小顺的旅行与生活研究所,仿佛是在记录人的脚步与心跳的一个小小庇护所。黄埔,东部的新城之声,近年发展之快,几乎让旁观者忘记了等待的意义。
黄埔区如今已然成为广州重点开发的郊区之一,所谓“新城建设得越来越多、也越来越快”,这话题不胫而走,像市井的闲谈,却被放在了城市的政令上。大量企业前来,人才蜂拥,房价也如潮水一般上升,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有人说,黄埔区甚至已接近老城区的气息,仿佛一场长途的比赛,黄埔在跑,老城在喊,但谁又真正知道跑道的尽头究竟在何处。人气,是一张正在被拉紧的弦,似乎随时都会断裂,又似乎永远拉不紧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旅行者终究要走进这片土地,看看它在现实的光线下是否如传闻一般有力。此次在广州市的黄埔区办事,得知如今的黄埔,是由昔日的“老黄埔区”和“萝岗区”合并而成。新的中心,便设在原来的萝岗区域,因此,地铁六号线的萝岗站,也成为了黄埔区的一个核心地铁站。读到这一步,我以为会看到一座化腐朽为神工的城市蓝图,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不同的镜头。
当我走近萝岗地铁站,周遭的景象却与想象有些许偏差。高楼林立,马路宽阔,似乎每一个角落都在讲述繁华的故事;但在人潮与车辆的空隙之间,竟显得异常稀疏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站口旁有一家大型商场,名为至泰广场,地理位置堪称优越,就在地铁出口处,理论上应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。可走进广场,景象却像一场错位的演出:冷清、安静,甚至有些店铺早早关门,灯光与人气并无应有的和鸣。仿佛一场被时间放慢的节日,所有热闹都被遮蔽在门扉后的灰尘之下。
这就不得不说是一次颇为尴尬的场景。难道是黄埔区“萝岗”周边的建设仍在进行中,还未落地成形?一切的繁华都被尚未完成的基础搬运,推迟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兑现?看起来,或许将来等“萝岗”周围的工程完工,至泰广场的客流才会如潮涌般回归。但这并非谁的过错,也并非单纯的风水论断,而是城市在从“空中画卷”走向“地上现实”时必须经历的一次自我审视。
当然,也有不少人对黄埔区的未来保持怀疑:作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郊区,若要在真正的人气上赶超老城区,恐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。此语虽直白,却道出了城市发展的常情:光杆的大话,难以抵御脚下的泥土与尘埃。我们也只能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,观察并记录,既不盲从,也不放弃。
于是,我把这段经历记在笔记里,也把心里的疑问留在城市的风里。黄埔区似乎在向我们展示一种新的城市节奏——建设快速、步伐强硬、但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市场的活力仍未齐整。人们谈论的,不再只是房价的涨落,还有一个区域的自我认同,以及它在广州这座大城中的定位。
如果你问我怎么看,我只能回答:这是一场尚未告一段落的试验。老城区的底蕴,新城的气魄,像两条不同的河流,在黄埔这处土地上并肩流淌,彼此映照。至泰广场的冷清,也许正是一个警示:繁荣不能只以建筑物的轮廓来计算,更要看人们的生活是否因此而变得更容易、更有希望。
欲知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我:刘小顺。愿黄埔在追逐光亮的同时,始终把温暖留给普通人的日子;愿这座城的每一次扩张,都以人为本,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。愿所有见证者与参与者,心中有灯,行路有力,带着积极向上的信念,迎接新城与老城共同编织的未来。
发布于:山西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